民生无小事,枝叶总关情。天长市金集镇人大始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,将人大监督的“刚性力量”转化为守护民生福祉的“温暖手掌”。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以“钉钉子”般的执着韧劲和靶向精准的监督举措,一锤接着一锤敲,推动一个个民生难题破解、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。用看得见的监督实效,持续为民生温度“加热”,让辖区群众的获得感更足、幸福感更可持续、安全感更有保障,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民主动能。
盯紧工程“全链条” 筑牢幸福生活“压舱石”
民生工程是承载群众期盼的“民心工程”,更是夯实幸福根基的关键抓手。镇人大主席团精准锚定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项目:从老旧公园的焕新升级,到背街庄台的精细改造,再到破损道路的修复平整……人大代表们深扎一线,以全程监督守护工程质量,让每一分民生投入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的实惠。
专项监督小组对镇文化公园改造等重点工程实施“立项—施工—验收”全流程嵌入监督,代表们化身“质量哨兵”,定期深入施工现场核查进度、检验材料、督查安全,把好工程质量每一道关口。项目启动前,通过居民座谈会、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的10余条群众建议,全部转化为优化设施布局、完善绿化配置、强化安全防护的具体举措。
“人大代表盯着改,公园变样了!”金集社区居民李大爷看着崭新的文化公园满脸笑意,“孩子们有了安全的游乐场,我们老年人也有了舒心的健身区,这幸福就在家门口!”
直击民生“痛点处” 打通群众诉求“直通车”
把群众呼声作为监督“指挥棒”,镇人大主席团将“人居环境整治”“路灯缺失”“食品安全”等高频诉求列为监督重点,以靶向发力破解民生难题,让群众关切有回应、急难有解法。
针对部分区域“夜间出行难”问题,代表监督小组开展“夜访摸黑路”专项行动,趁着夜色走遍各村背街小巷,精准摸排照明盲区,形成包含点位分布、数量需求的详实报告,推动“亮灯工程”快速落地。“以前晚上出门得举着手电筒,现在路灯照亮了整条路,散步、接孩子都踏实!”仓房村村民张阿姨的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。
在食品安全、燃气安全等“生命线”领域,镇人大坚持“整改不止步”,通过多轮“回头看”压实长效管理机制,坚决杜绝问题反弹,为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“用气上的安心”筑牢防护墙。
创新监督“双通道” 激活基层治理“新动能”
为让民意表达更畅通、监督实效更凸显,金集镇人大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监督体系,打造闭环式问题解决链条,让人大履职始终与群众需求同频共振。
线下依托“家室站点”履职平台,每月固定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,“面对面”倾听群众心声,把联络点变成民情收集的“前沿哨”。线上链接安徽省人大代表工作数字化平台,群众通过“指尖操作”即可上传问题线索、提出建议诉求,实现监督全天候、无死角。今年以来,通过双渠道累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,推动道路维修、管网疏通等10余件民生问题高效解决。
建立“监督—反馈—整改—评价”全流程机制,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整改成效评议,以“群众打分”衡量监督实效,确保每一件民生事都办实、办透、办到群众心坎上。
民生改善没有完成时,人大监督永远在路上。天长市金集镇人大将继续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深耕监督主责,厚植为民情怀,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,把群众的“问题清单”变成“履职清单”,把“民生承诺”化作“幸福实景”,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更多人大篇章。(金集镇 童文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