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预报:

您现在的位置:天长市人大>> 镇街人大>> 镇街人大>>正文内容

广陵街道:民主之花与“陵”同行

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24日 【字体: 打印文章 点击数:
 

在皖东大地,正悄然绽放着一朵别样的“民主之花”。在这里,没有宏大的政治叙事,没有高深的理论说教,有的只是街头巷尾的议事亭、社区广场的民意墙、手机屏幕上的“微建议”,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广陵街道工委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指引,将民主的种子播撒在基层土壤,让民主之花开遍寻常巷陌,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民主实践之路。

听民意 票决民生实事

“这条走了几十年的坑坑洼洼的路,现在修得平平整整,我们老年人出门再也不怕摔跤啦!”家住广陵街道曙光社区何庄组的居民何开华指着新修的水泥路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这条身边路的变化,源于街道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。

广陵街道人大工委创新建立“陵”听民意工作机制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双渠道收集群众意见。线上,公布意见征集邮箱和代表联系方式,在居民网格群收集民意;线下,设立“陵”听民意收集站,组建由人大代表、社区干部、网格员组成的民意收集队,走街串巷倾听群众心声。2025年初,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20条,经过分类整理、可行性研究后,形成8个候选项目提交街道选民代表大会票决。

“我觉得老旧小区改造更紧迫”“我认为应该优先解决白塔河路段夜间照明问题……”票决会议现场,代表们热烈讨论,95名居民代表认真审议每一个候选项目。最终,投票选出5个民生实事项目。项目实施过程中,人大代表全程监督,定期组织群众开展满意度测评,确保项目落地见效。

“通过票决制,群众真正成为了民生实事的‘决策者’,这不仅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,更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”广陵街道工委主任柏广新说。

“陵”相约 丰富实践载体

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看似都是“小切口”,却做活了基层治理的“大文章”。民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化身为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实事、一次次参与、一张张笑脸。

依托“与‘陵’相约周二”微平台,该街道组织代表每周二在实践中心轮值,化解邻里矛盾、调处物业矛盾、协商公共事务。天宝大厦小区安装充电桩、开辟健康公园夜市、曙光社区改造升级“嵌入式”养老服务机构……一批批群众“急难愁盼”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协商达成共识;“陵”智汇客厅则成为汇集民智的“思想库”。该街道为充分发挥人才科研优势,推进城市人才工作站建设落地生根,与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开展深度合作,打造天长城市治理样板工程;最受群众欢迎的还属“陵”里微协商活动。在小区凉亭、广场角落,人大代表、选民代表利用群众纳凉、散步的闲暇时间,开展灵活多样的邻里微议事活动。“这种形式轻松自在,我们敢说话、说真话。”参加活动的天福社区居民王仁红说。微议事收集的“金点子”通过街道人大工委转交相关部门进行办理,并定期向相关部门反馈办理结果。

代表入“格” 赋能基层治理

“张代表,我们楼道的灯坏了”“李代表,小区绿化带有人乱扔垃圾……”在广陵街道,群众有事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网格代表。街道工委将辖区划分为96个网格,每位人大(选民)代表联系1-2个网格,定期走访群众,收集社情民意。

代表们不仅听民意,更解民忧。针对群众反映的“飞线充电”安全隐患,代表们深入调研后提出建设集中充电桩的建议。去年以来,街道采纳居民建议,协调相关企业在96个小区新增281个点位,增加车棚面积16635平方米,既方便了居民充电,又消除了安全隐患。在文明创建中,代表们带头参与环境整治;在矛盾调解中,代表们化身“和事佬”促进邻里和谐……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跃在基层治理的每一个角落。

“通过代表入‘格’,我们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‘最后一米’,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代表就在身边。”市人大代表、天福社区网格员董亚楠深有感触地说。

“民主不是装饰品,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。”天长市人大广陵街道工委的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。在这里,民主之花不仅绚丽绽放,更结出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果实。(天长市广陵街道:刘世军)


作者: 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