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天长市人大>> 代表工作>> 代表工作>>正文内容
金集镇人大:创新工作法 高效推进群众意见办理与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实施
今年以来,天长市金集镇人大始终秉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,积极探索创新,以“收、决、督、评”四字工作法为有力抓手,将群众意见办理与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实施工作紧密结合,形成了一套高效高速协同的工作机制,切实推动镇域民生福祉提升,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。
“收”字开路,广纳民意“无死角”
金集镇人大积极拓宽群众意见收集渠道,构建起“线上+线下”双轨并行的民意收集体系,确保民意收集全覆盖、无遗漏。
线下,充分依托“家室站点”履职平台,每月固定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。人大代表们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倾听他们的心声,把联络点打造成民情收集的“前沿哨”。同时,组织代表常态化走进村居,深入群众家中,在拉家常中察民情、体民意、问民需。今年以来,共组织代表走访135户家庭,召开座谈会3场,在代表之家、代表联络站接待选民120余人次。
线上,借助安徽省人大代表工作数字化平台的便捷性,群众通过“指尖操作”即可随时随地将问题线索、建议诉求上传。这一举措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,实现了监督全天候、无死角。今年以来,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累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,内容涵盖人居环境整治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产业发展等多个领域,为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丰富详实的民意基础。
“决”字定调,票决项目“贴民心”
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后,金集镇人大严格遵循民生实事票决制“群众提、代表决、政府办、群众评”的闭环流程,确保项目从征集到实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。
镇人大主席团会同镇政府,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分类、整理、初选,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建议方案。随后,提交镇党委研究审定,并按程序经镇人大主席团审议通过,最终形成民生实事候选项目。在确定候选项目过程中,充分考量项目的普惠性、公益性和社会效益,优先选择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、实施条件较为成熟的项目。
今年,在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,代表们从多个候选项目中差额票决确定重点民生实事项目。这种差额票决机制(差额比例不低于20%)充分激发了项目的竞争性和代表性,真正把群众最关切的需求纳入实施范围,让民生实事项目更加贴合民心民意。
“督”字发力,跟踪问效“促落实”
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高效推进,金集镇人大建立健全跟踪督办机制,将监督职能贯穿项目实施全过程。
针对每个民生实事项目,成立专项监督小组,代表们化身“质量哨兵”与“进度监督员”。定期深入施工现场,核查工程进度、检验建筑材料、督查施工安全,把好工程质量每一道关口。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,及时与施工方、镇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,督促制定解决方案并跟踪落实。
例如,在镇文化公园改造等重点工程中,专项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“立项—施工—验收”全流程嵌入监督。项目启动前,通过居民座谈会、入户走访等方式征集的10余条群众建议,全部转化为优化设施布局、完善绿化配置、强化安全防护的具体举措。在施工过程中,代表们定期巡查,及时发现并解决了如施工噪音扰民、部分设施安装位置不合理等问题,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。
“评”字收官,群众满意“验成效”
金集镇人大建立“监督—反馈—整改—评价”全流程机制,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整改成效评议,以“群众打分”作为衡量监督实效的重要标准,确保每一件民生事都办实、办透、办到群众心坎上。
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完成后,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活动。通过线上问卷调查、线下实地走访等方式,广泛收集群众对项目实施效果的评价意见。对于群众反馈不满意的地方,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落实,并再次组织回访测评,直至群众满意为止。
截至目前,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,共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,推动解决34条,群众对整治效果满意度显著提升;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建议7条,全部推动解决,为镇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通过实实在在的监督成效与群众满意度反馈,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民生实事项目带来的变化与实惠。
今后,金集镇人大将继续深化“收、决、督、评”工作法,不断优化工作流程,强化工作协同,持续提升群众意见办理效率与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实施质量。聚焦镇域发展重点、民生关切热点,进一步发挥人大职能作用,密切联系群众,积极建言献策,以更加强烈的担当、更加务实的作风,为金集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,努力书写让党委放心、让群众满意的履职新答卷。(金集镇 童文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