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天长市人大>> 镇街人大>> 镇街人大>>正文内容
牵住“牛鼻子” 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“最强音”
街道人大工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基础。近年来,随着街道居民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,对民主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但与乡镇不同,街道有人大工作机构,却没有本级人大代表,无法召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,在实现基层民主方面确实存在一些短板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部分省市实施了街道选民(议政)代表会议制度,畅通了基层民主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笔者认为,要做好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,关键是要把好“四关”,牵住选民(议政)代表这个“牛鼻子”,让街道选民代表会议制度真正发挥作用、惠及民生。
把好“入口关”,谱好履职“前奏曲”。选民代表素质怎么样,直接关系到后续履职效果,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的程度,关系到人民管理基层社会事务的水平。首先,就是要严格把握选民代表的“入口关”,确保选出的选民代表有较好的政治素质、法治意识、群众基础和愿意为居民服务的意愿;其次,要注意优化选民代表结构,注重从各级人大代表以及不同行业、领域、群体中推选具有代表性、又能议事的人,使选民代表队伍更加合理,更能反映城市社区居民的心声。另外,还可参照选举人大代表的相关做法,对候选对象开展正面沟通和侧面了解,掌握其真实意愿和履职能力。
把好“培训关”,谱好履职“进行曲”。面对新情况、新要求,需要建立一套选民代表系统性、常态化、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。首先,要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,帮助选民代表把握政策方向,打牢依法履职的基础;其次,要加强业务培训,比如怎样写议案建议、怎么审查预算、如何调研、怎么联系群众等等,提高代表发现、分析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同时,还可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相结合,用案例教学、现场观摩、角色互换、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,提升选民代表民主法治素养,增强队伍培训实效,让选民代表懂政策、懂法律、会协商、善议事,有能力成为城市居民“代言人”。
把好“平台关”,谱好履职“协奏曲”。代表要想发挥作用,就离不开合适的平台。街道人大工委要积极创造代表履职的条件,做好履职服务保障,为代表履职提供便利。首先,是建好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(点室)等履职平台,使之成为选民代表联系居民、听取意见、开展活动的主要阵地;其次,组织好民生实事督办、部门工作问效等活动,围绕街道重点工作和居民关心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发挥选民代表人熟、地熟优势,使其知情明政,建言更有针对性;最后,应借助网格微信群、履职APP等信息化手段,借助“线上”渠道,方便代表随时学习、交流、反映问题,提高履职效率。
把好“机制关”,谱好履职“交响曲”。有了好的机制,代表履职才能持续发挥作用。要完善联系居民机制,明确选民代表固定联系居民要求,通过定期接待、上门走访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,贴近居民,使履职更接地气;要健全议案建议督办机制。街道人大工委要对选民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建立“提、交、督、办、评”闭环流程,推动问题解决,使其有成就感、有积极性;要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。比如,实行代表履职情况登记和通报,定期公开履职记录,作为评价代表的参考。同时,可参照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、接受评议的做法,增强选民代表的责任感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。
总之言之,做好新时代街道人大工作意义重要、责任重大。必须紧紧依靠选民代表这个关键力量,通过把好“四个关口”,让街道选民代表真正履职为民、服务于民,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“最强音”。(广陵街道 刘世军)

